“洋橋洋橋真美麗,七分水、三分地,密密的河網肥了三月的鯽?!苯K灌云洋橋村的上空回蕩著稚嫩的童聲,洋橋村的水面也在奏唱著閃亮的“漁光”曲。
隨著發電表讀數的快速躍升,日前,由中國能建中電工程新疆院與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聯合總承包的灌云洋橋20萬瓦漁光一體光伏發電全額平價上網示范項目工程總承包Ⅱ標段(光伏發電場)項目順利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該項目建設規模20萬千瓦,光伏區占地約3480.5畝。
精益求精用心編“曲”
該項目是新疆院設計的第一個水上光伏項目,在項目設計的過程中,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樁基的選型。建設地點為泄洪區,地下約20米的地基土都是由淤泥和粘土組成,淤泥層厚度約15.5至19米,該種地質條件下光伏支架難以駐立,在與聯合方一起研究下,新疆院項目組決定采用在PHC高樁上搭光伏板架的方案,因PHC單樁具有較高的承載力且混凝土強度高,打入密實的砂層后,樁端承載力比原狀土提高70%~80%,樁側摩阻力提高20%~40%。
選型解決了,但由于項目水面環境和地質的特殊性,以往的計算方式無法采用,“那就手工計算!”說干就干,新疆院設計人員手工計算了8項參數,包括豎向承載力驗算、單樁水平承載力驗算、樁頂最大水平位移及樁身最大彎矩驗算、單樁抗傾覆驗算等。最終,洋橋低碳“漁光”曲的開篇正式奏響。
2020年年底,項目正式開工后。實際施工又遇到了新的難題:注定水面箱變樁基無法施工,由于前期總圖布置,箱變樁基位于檢修道路邊上,原來的方案是打樁設備應在檢修道路上施工,但現在施工現場實際道路寬度較窄,機械根本無法開展作業。新疆院設計人員決定采用打樁船施工解決了箱變打樁問題。同時,又根據現場施工的實際情況,將逆變器由兩根樁支間改為支架立柱與斜撐之間,重新選擇逆變器安裝位置,解決了逆變器支架失穩的問題,節約了支架材料和電纜長度;重新設計檢修道路到箱變平臺的檢修通道,以解決箱變樁基位置調整對檢修道路方案的影響,從而在保證施工現場安全的前提下,做到經濟、美觀、實用,保障了洋橋低碳“漁光”曲的順利演奏。
供貨保障 助力奏“曲”
灌云洋橋20萬千瓦漁光一體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是我國首批光伏平價上網示范項目,項目裝機容量居蘇北地區首例。2020年,光伏組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致使光伏組件停供、斷供、緩供成為行業的常態。該項目的重要材料是20萬千瓦光伏組件,新疆院采購室與聯合體方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密切關注供貨商組件產能等情況,同時緊密協調付款、發貨、倉儲等關鍵環節,積極與廠家進行各方面的協調和談判,最終協調解決了因原材料供供應鏈斷裂、物料上漲等導致組件購置費增加的問題,在本次采購過程中,新疆院良好地控制了采購風險,有效保障安裝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洋橋的低碳“漁光”曲提供了高品質的“樂器”。
水面上方閃耀的光伏板與隔岸相望的風電機組相映成景,奏響了美麗鄉村的綠色低碳“漁光”之歌,灌云洋橋20萬千瓦漁光一體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預計在25年運行周期內年平均發電量2.37億千瓦時,平均年等效發電小時數約為1176小時,平均每年可減少約 18.2 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來源:中國電力報(2022年2月22日第6版)